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什麼是「感.創.做」(LBD)?
  • 為什麼要「感.創.做」(LBD) ?
  • 關於計劃
    • 計劃內容
    • 合作伙伴
  • 「感.創.做」實況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2016 - 2017 >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教師發展營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2017 - 2018 >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展示日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感.創.做」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2018 - 2019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老師鬆一鬆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LBD 教師發展日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資源
    • 2019-2022 >
      • LBD Teacher's Guide
      • 動手學開展教材套 LBD Starter Pack
    • 2016-2019 >
      • 2018-19 LBD 通訊內容
      • 2017-18 LBD 通訊內容
      • 2016-17 自造課學習內容
      • 2016-17 閱讀課學習內容
      • 2016-17 遊戲時間
  • 書籍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2nd session: Why Designing?

Organised by: CreativeKids, Taikoo
我們生活中包括了不同的設計,但設計不只是包裝、外觀上的,CreativeKids想帶出的設計,是按人的需要去設計「過程」。在學校裡,我們常道孩子不聽話,不尊重老師,作為老師又有否分析過自己的教學設計?學校主管又有否分析過學校的教育理念與目的、上課時間表、課程量與深度、功課質與量及老師的額外工作量等,有否給予老師時間、空間及自由度,去設計課程,關注學生個別發展呢?

大家同樣被分配一隻有黑色墨點形狀的紙碟,但加畫的效果人人不同。提醒了我們:每個人的想法與能力都不同,只以一套方法教,就會沒殺了很多潛力與想像力自。
“Design is making things better for people (設計是要為人作出改善)”
二十年前建立CreativeKids的Angie語重深長的說:「I want every one of you to become a designer (in curriculum) (我想們每一位都能成為課程的設計師)」。她解釋幾個有關設計的重要概念:
1.       包括了產品、過程、目的和達到用家需要;
2.       是以人為本的解難意念;
3.       設計應基於研究結果。

每組被分派一幅畫,分成幾格,每人將畫放大拼好,成為一頭牛。這個遊戲考合作性,但就發現不一定要識畫畫才能畫到一張畫,一起畫再拼在一起也可以,在學校推動協作學習,也可每人有不同貢獻,讓每個人都有發揮所長,及向別學習的機會。

她帶出Design thinking的概念:


先以同理心理解現況 (以人為本)>> 定義問題>>想像不同解決方法>>製作原型>> 不斷測試
認識這個設計原理後,導師Josephine最後給予每組10分鐘時間,用兩張紙與一把剪刀去表達我們可如何可解決老師提出的教育難題。大家立即努力的討論,Josephine見時間流逝但我們苦無頭緒,就提醒我們,要用同理心,先了解當時人的需要再去想,想不到就這麼一個小提點,讓我們在最後兩分鐘想出方法,Design Thinking實在有用!

說到底,「感.創.造」的「感」,就是design thinking 說的同理心:即我們說的「將心比己」或”put yourself into other people’s shoes.”。能感受別人及環境的需要,設計才會有用, 能感受自己的需要,才會找到學習的興趣與熱誠。有了感受,學生的創與做能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之餘,更自己及他人有意義。

Angie說,透過畫,我們可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表達藝術治療告訴她,有時孩子畫的畫愈是有理,那孩子就愈不想你看到其真實的內心深處,所以她 :「不要判斷孩子畫的畫,不用去問,就讓他們去做,去表達。」「要保護藝術的純潔動機,做藝術不是用來拿獎牌的。」
上完design thinking 一課,我們也上完人生一課,藝術課,又豈止畫一幅美麗的圖畫那麼簡單?
返回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什麼是「感.創.做」(LBD)?
  • 為什麼要「感.創.做」(LBD) ?
  • 關於計劃
    • 計劃內容
    • 合作伙伴
  • 「感.創.做」實況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2016 - 2017 >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教師發展營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2017 - 2018 >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展示日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感.創.做」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2018 - 2019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老師鬆一鬆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LBD 教師發展日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資源
    • 2019-2022 >
      • LBD Teacher's Guide
      • 動手學開展教材套 LBD Starter Pack
    • 2016-2019 >
      • 2018-19 LBD 通訊內容
      • 2017-18 LBD 通訊內容
      • 2016-17 自造課學習內容
      • 2016-17 閱讀課學習內容
      • 2016-17 遊戲時間
  • 書籍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