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蹲在粉紅色女廁的廁格門外,女生站在粉藍色男廁的洗手盆上,搞邊科?男生正按着設計圖,繪畫廁格的名牌;女生就拿着樹葉貼紙,裝飾洗手盆上的鏡子。究竟是什麼課堂?常識?還是美術?這是大圍循理會美林小學的創藝科課堂。 這個景象,讓在背後輕輕推波助瀾的「教育大同」感動不已。四年前,一羣父母眼見香港孩子學得辛苦,奮勇落場,成立非牟利團體「教育大同」,希望透過呈現教育的不同可能,推動家長反思教育,想不到這兩年更走入主流學校,嘗試打破框框,實踐理想中的自主學習。得到賽馬會資助,教育大同與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合作,開展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每週至少兩三個下午不設常規課堂,試行「動手學」Learning by Doing (LBD)。 原本以為只是一間學校的小小實驗,近兩年下來,已經促成一個LBD的學校網絡,有六間小學參與,其中三間小學已經開始推行LBD。一間在觀塘的學校輕輕拍翼,改變之風就吹到大圍的另一間小學。 撰文: 張惠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