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師生故事館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陳俊林老師:與高小課程銜接良好--「LBD是超前於四至六年級的!」

6/17/2022

 
「即使我沒有教那一班,但我每一班也會去。」作為LBD的計劃統籌,陳老師雖然沒有教LBD課,但依然堅持會每一級都去幫忙做協調。踏入參與計劃的第4個年頭,他更加肯定LBD課「以學生為本」的成效。

LBD是高年級活動的超前練習

被問及有關考試及課本的銜接,陳老師認為,LBD是超前於四至六年級的。「因為很多時我們做的Project、小組之間的協作活動、他們去找資料、他們去篩選資料、去組織、去present出來,其實就是高年級要去做專題研習的一個能力來的。」陳老師坦言,專題練習一直也是常識科的重點項目,過去高年級要去做時,可能學生們會覺得力有不逮,因為他們以前的課程並沒有機會讓他們試過或有導師去引導過他們,就要求他們找資料、去討論,便會無從入手。相反,有了LBD課程,低年班便有有機會實踐專題練習,建立基本能力。

學生學習動機加強 成績媲美傳統教學

陳老師坦言,前幾年剛開始試行LBD,同事們是有擔心的,始終一至三年級不考試,到四年級如何銜接呢?但上年的三年級卻證明了擔心是杞人憂天的。經歷兩年沒有考試的LBD,第一年的考試成績,與以往比較並沒有遜色。

陳老師總結了幾個原因:第一就是他們的學習動機強了,於課堂上的參與多了,其實課堂上的投入能令他們吸收多了知識,因此使考試表現好些,因為其實常識科會令學生卻步的是開放式問題,學生不敢回答或是怕會答錯,但LBD培養的氣氛就是沒有所謂對與錯,也十分鼓勵他們表達自己意見。「我認為這方面是令他們答得多了;而低年級的常識科考試有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小朋友的識字量,他們很多時不懂得寫不懂答,遇到高年級的差異就會少了,所以我們會看到高年級才用紙筆考試是一個合適的安排,亦不會因為低年級不考試而無法適應,因為其他科目也是這樣訓練的。」

得到家長支持 使計劃推得更前

「其實我們第一年推行LBD的時候是兩條隊走路,既做多樣化評估又有考試,但發覺效果真的不理想。」陳老師表示,考試的表現反映不到學生的能力,於是第二年開始前,便跟校董會提議使用多元化評估取代考試,亦有諮詢家長意見。陳老師承認,最初亦會擔心家長有顧慮,但是出奇地家長是比我們更有信心和支持。

陳老師估計是家長們很切實地知道學生學到什麼,因為LBD課堂很着重他們回家分享課堂上的東西,甚至有很多功課是需要家長幫忙。未有疫情的時候,亦會邀請家長進入課室裏面,令他們了解到學生常識科到底學習什麼,亦能具體跟老師們回饋小朋友哪一方面掌握得到或是哪一方面做得不好,所以他們很歡迎這種形式。「我們第一年做過問卷,亦做過一些家長文字回饋,他們是很支持這樣東西,甚至比我們推得更前,希望其他科或其他級也考慮同樣做法,所以這個也是我們意料之外的事!」





評論已關閉。

    按日期搜尋: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六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按類別搜尋:

    全部
    校長有話兒
    老師有話兒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