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
問:「如何比較 #LBD 與傳統課堂在照顧學習差異上的異同?」 李:「以前我會出一張高能力與低能力工作紙,評估學生識唔識,但在LBD課堂內,因為有好多機會比學生創作及合作,所以就無好多有形的框框,框死學生一定要答我設計的四條問題,或寫一篇文。他們可以畫一幅畫、砌一個模型、或者跟同學合作完成一個小任務,過程中需要溝通和合作。因為形式更多元化,學生的作品就變得好有驚喜,你會見到每一個人的作品都不同,過程中他們笑容多了,你會在課室聽到笑聲,他們會好緊張舉手問幾時再上常識課。」 問:「以上經驗給了你甚麼啟示?課堂給了你甚麼的挑戰?」
答:「都好衝擊!有時我將課堂想像得好理想,會想跟足教案,但當落場教時發現學生能力不同,這時就要隨機應變,我會即刻分組,做到的同學繼續做、做不到的就要去應變。所以我課室經常有好多白紙、小白板、畫筆。當他們不明白時,我就會即刻用白板畫給他看,他們也會用白紙給我回饋。當我知道他們的反應,下一堂我就會根據他們的回應調整教學,可能是準備多些影片、或準備一些黑畫紙,我會嘗試用不同教材刺激學生給予我回饋。」 評論已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