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Playgrounds...must be a permanent place of change.”

日期:2019年4月15日

面向對象: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15位老師

Playwork 走進石籬!
智樂Playright 將遊戲和play worker的概念帶給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的老師們,將“尊重孩子玩樂的權利”以及“成人於遊戲中的角色”的概念繼續向更多老師傳遞。有老師馬上學以致用,在干預同學玩樂行為之前先停一停,諗諗“係咪真係唔得?”,做做risk-benefit assessment.

日期:2018年9月11、14、21日,10月5日

面向對象:堅二小四位核心老師

老師不僅要好玩,仲要識點“玩”!
新學期,我們再次邀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Playright 為堅二小四位老師提供遊戲培訓。要識得如何read children's mind,第一課就是要拆解孩子的play types!孩子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大人往往感到莫名其妙:他們在玩什麼?有什麼好玩?原來孩子的玩樂種類可以細分為 symbolic play, socio-dramatic play, deep play等16種,孩子的玩樂過程亦分為play clue, play return, play frame 和play flow等階段。
越是理解,大人越能以孩子的角度認識他們的玩樂需要!
接下來四位老師需要learning by doing,嘗試創造一個有high play value的自由玩環境,那麼,怎樣的環境才算是具有合適的play value呢?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遊戲用具是靈活多變的,不具指向性的用具才能玩出創意!此外,要freeplay能夠在學校setting中進行,物資可就地取材,如紙皮、環保紙、繩、積木等等都是具有high play value的遊戲資源。
freeplay in school,一d都唔難:)
老師們在孩子freeplay時,嘗試一邊觀察,一邊運用play types和play cycle去重新理解孩子的玩樂行為,學習放手,更一齊反思如何利用環境和物資改變小朋友有風險的玩樂行為:
- setting上既要有“即食”類的物資(一睇就識點玩),又要有具挑戰性的物資,既要有靜態、獨玩的角落,又要有可以共玩的空間
- 一開始不派出足夠的物資,讓孩子自己解決
- 當出現暴力行為時,用其他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而且,雖然兩次demo class都有紙皮箱,但同學們會自發地延續第一次的玩樂行為,並且玩得更加深入。要在學校開展free play,不需要每一次都“諗爆頭”地加入新鮮玩樂元素,每次換太多新嘢會over-exciting,換小小就可以延續孩子的play cycle。為孩子創造自由玩的空間和自由,關鍵是把power還給孩子。當大人越把power還給孩子,孩子越懂得運用power在適當的地方!“袖手旁觀”也是一種學問啊!
老師們觀察了學生們的三場free play,一致認為在自由玩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平時見不到的另一面,睇到學生的真性情,有利於師生間建立關係,對於入學不久的小一班級非常合適!

​孩子在自由玩時,大人干預的層次都有很多種,由淺至深:
- 策略性地加減遊戲物料
- 引入新的玩樂物料
- redirecting
- 指示:可以啊只要你......
- 直接制止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衝突時,如大人好快就出手處理,孩子便沒有機會發揮解難能力,亦少了機會學習如何處理人際糾紛。所以大人們,學習從最低層次的介入開始,給機會孩子成長吧!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