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為什麼要「感.創.做」(LBD) ?


一起聽聽學生、家長和老師的看法吧!

老師這樣看LBD

仁德常識科主任鄭老師: 「常識科LBD課程由教育大同提供,他們會和教師團隊一同備課,我們根據校本再作剪裁、調整,但由於沒有教科書的束縛,不用趕進度,教師會視乎學生的能力、需要,按進度、表現靈活調節教學內容。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由認識自己開始,再認識跟他人和環境的關係。以往教學強調知識、技能、態度,傳授和學習知識往往為先,但LBD會以培養學生的態度和價值觀為先,再來才是技能和知識。」
石籬課程主任劉老師:「LBD著重人與人之間的連繫。疫情期間,學生整天困在家,教師透過網上課業,請學生觀察家人疫情下做些甚麼、有何心情;自己可以為家人做些甚麼,並作紀錄。此外,又請他們發掘家居危機,找出解決方法,以及製作家庭樹等。」
LBD任教老師林老師:「LBD課程讓學生明白學到的知識跟生活有連繫。以往單元式學習,七八個單元沒有連繫,而LBD帶出知識之間的關係,像身體的健康影響著心理的健康,最終是一個身心靈的健康。把以往零碎的知識資料串連起來,最重要是在生活上應用得到。以往同學未必對每一部分知識都有興趣,但現在賦予意義後,他們從關心自己的健康開始,去了解父母的健康,繼而作出關懷,提出改善方法,把自己和父母放在學習的首位,從而更有學習動機。」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家長這樣看LBD

Picture
Picture
高爸爸:「LBD課程讓兒子更著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學懂提出自己的意見的同時,更要包容別人不同的意見。」  
簡爸爸:「親子間的溝通因常識科而增多,兒子經常會有很多的提問。他亦愛上了閱讀,家裡買了很多書,以往要催逼他才拿來看,現在他會主動讀《十萬個為甚麽》。那天他在LBD常識堂學習了消化系統,就回來跟我鉅細無遺地談論食物被消化形成大便的過程,真的很入腦,對他的學習很有幫助。」  
何媽媽:「以前除了功課及學校讀書,已沒其他生活。現在他的溝通能力和關顧別人的能力都進步了。」  
鄭媽媽 :「LBD的學習讓她知道自己做得到,她更有主見。女兒學到自己動手做,自己選擇,自我管理。她這份自豪感和成功感,在女兒身上好多年都沒有見到。」鄭太覺得LBD能夠幫助女兒投入讀書,她坦言過往催逼女兒學業其實自己都很辛苦,「你不這樣做又怕跟不上其他人的步伐,轉校過來後其他家長媽媽都會擔心她將來的前途。」但現在的她則覺得女兒將來的發展是有很多可能性,有很多未知,有待她自行探索。

學生這樣看LBD

梁同學:「上課很好玩,因為很有趣,了解消化系統會做實驗,親身體驗過後,記憶特別深。回家又會訪問爸媽的健康狀況,有否吸煙飲酒之類。」  ​
蔡同學:「動手做一次後,會跟同學分享學習經歷,可以了解別的同學的看法。」  
陳同學:「常識科沒有課本,但有很多體驗活動,讓我學得很多。我最喜歡一年級的水母活動,我們同學一起扮水母,對水母多了認識,知道牠們是透明的,像啫喱一樣,但我沒有看過真正的水母。最近我們進行健康生活紀錄,了解爸媽的飲水習慣,發現媽媽經常喝水,吃很多蔬菜,較爸爸健康,我日後上堂會想如何令爸爸生活健康些。」  
王同學:「我喜歡爸爸媽媽來到我們的學校做運動。那次的主題是我們教家人做運動,我教爸爸媽媽做手部伸展運動。我覺得常識科很多東西學,而且邊玩邊學很有趣,又可以多動腦筋,跟同學分享。」  ​
Picture
Picture
關於計劃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