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足跡
我們的發展
「感.創.做」實況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教師培訓
>
教師培訓 2021-2022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跨校共學
課堂剪影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家長教育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跨校共學
>
聯校教師發展日
教師發展營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家長教育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一年級家長觀課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課堂實況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AMLBD 半天「感.創.做」
「感.創.做」體驗日
「感.創.做」展示日
半天「感.創.做」
>
低年級:和哥哥組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低年級:富爸爸組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高年級:《衫。文字》
高年級:《反轉西貢》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高年級:《圓夢計劃》
「感.創.做」體驗日
全天候「感.創.做」
>
小一
小二
小四
小五
小六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智樂遊戲日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感.創.做」課堂
>
設計課
自造課
遊戲課
閱讀課
Big Space 留白時間
教師培訓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教師發展工作坊
LBD 教師發展日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我們的芬蘭之旅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首屆基礎工作坊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老師鬆一鬆
一路走來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參與學校
成效
同行共學
核心理念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師生故事館
媒體報導
所有媒體報導
明報系列報導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一起築夢
出版物
常見問題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我們的團隊
何美儀 Doreen HO
項目經理
作為女兒,我深感做子女的責任。
作為妻子,我深感做太太的辛勞。
作為媽媽,我深感做母親的不安。
作為教師,我深感做老師的無奈。
教育大同是個能結合不同處境朋友的村莊,大家能互相扶持,互相勉勵。 我喜歡。
程頌琪 Karis CHENG
助理項目經理
開啟一條變革之路是很崎嶇、很漫長。一路走來,看見老師重拾教學的熱情,孩子得到學習的滿足,父母再思子女的需要,是每一個故事成就我們走到今天,愈走愈堅壯。
要迎來更多改變,需要持續思索,把想像化為行動。還記得有一位老師說過,做教育需要許多、許多的堅持。我仍然相信教育的力量,教育要變得更好,人們才會更幸福。我仍會堅持著。
周嘉俊 Simon CHOW
助理宣傳及推廣經理
小時候,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討厭上學的經歷,很怕舉手答問題。但在LBD課堂,我看見學生主動嘗試,對學習充滿熱情。孩子不需要年年考第一,只要開心就好,健康就好,對生活抱有熱情就是他們最大的禮物。很有幸能與老師、同學一起走過這段愉快而充實的旅程。
洪美芝 Amy HUNG
學校同行者
教育是海,深不見底如黑洞,你要往哪裡去?
一望無際,看著粼粼的波光,你有甚麼思考?
時有風浪,聽到澎湃的聲音,你的感覺如何?
海流之美,變化萬千的形態,你會如何選擇?
最後,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共勉之。
莫蔚峰 Candace MOK
學校同行者
教育給我的不是能夠找到答案/ 讓學生知道答案的滿足,而是能夠發現問題/ 令學生對事物有好奇心的興奮。老師常常問:「讓學生自由想象,如果他們的想法太天馬行空怎麼辨?」我會珍視、欣賞和鼓勵,因為我希望孩子能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意,更有表達他們想法的自由和勇氣,這樣他們才可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黃翠霞 Rebecca Wong
學校同行者
失落的一塊拼圖🧩
在小學任教多年,今天投身教育大同成為walker。細思因由,我想可能是為了一個心願吧!
在教育現場,我們追尋「優質」的課業批改、擬卷、觀課.......身心都累透。可是孩子的真正需要卻成了一塊失落的拼圖🧩。
今天我換了個位置去尋找它。
李綺雯 Heidi Li
學校同行者
任小學教師有二十年,主要任教中文科及擔任學校圖書館主任。擔任圖書館主任期間,重視發展校本親子共讀文化,透過深入賞析好繪本,讓家長與孩子實踐生命教育。加入「教育大同」是盼望在另一角色上見證及經歷教育可以有改變,堅信孩子可以享受學習,而真正的學習,是要為好好活而學。
計劃顧問
潘啟祥校長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校長、
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統籌 (2018-2021)
蘇詠梅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
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總監
主頁
足跡
我們的發展
「感.創.做」實況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教師培訓
>
教師培訓 2021-2022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跨校共學
課堂剪影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家長教育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跨校共學
>
聯校教師發展日
教師發展營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家長教育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一年級家長觀課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課堂實況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AMLBD 半天「感.創.做」
「感.創.做」體驗日
「感.創.做」展示日
半天「感.創.做」
>
低年級:和哥哥組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低年級:富爸爸組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高年級:《衫。文字》
高年級:《反轉西貢》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高年級:《圓夢計劃》
「感.創.做」體驗日
全天候「感.創.做」
>
小一
小二
小四
小五
小六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智樂遊戲日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感.創.做」課堂
>
設計課
自造課
遊戲課
閱讀課
Big Space 留白時間
教師培訓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教師發展工作坊
LBD 教師發展日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我們的芬蘭之旅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首屆基礎工作坊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老師鬆一鬆
一路走來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參與學校
成效
同行共學
核心理念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師生故事館
媒體報導
所有媒體報導
明報系列報導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一起築夢
出版物
常見問題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