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
主頁
我們的足跡
我們的發展
>
LBD 3.0 (2022-2025)
LBD 2.0 (2019-2022)
LBD 1.0 (2016-2019)
>
課堂實況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低年級:富爸爸組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高年級:《反轉西貢》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高年級:《圓夢計劃》
「感.創.做」體驗日
「感.創.做」展示日
全天候「感.創.做」
>
小一
小二
小四
小五
小六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自造課
遊戲課
閱讀課
參與學校
成效
重塑課程
核心理念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教師培訓
全校教師發展
跨校共學
>
教師發展營
聯校共學工作坊
開放課堂經驗分享
海外交流
>
【從心體驗 共學啟航】台灣交流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教育未來國際論壇
家長教育
參與課堂
家長工作坊
>
LBD 2.0 (2019 - 2022)
LBD 3.0 (2022 - 2025)
出版物
關於我們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明報系列報導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聯絡我們
家長工作坊 @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對象:該校家長
日期:2021年9月10日
LBD 主張無功課、無考試嘅教學,唔少家長都會擔心究竟小朋友學唔學到嘢?所以我哋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嘅團隊會定期走入學校,同家長見面交流,因為我哋明白家長嘅配合同支持係LBD 成功嘅重要支柱。
今日我哋就去到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嘅視藝室,同大約五十位小一家長介紹LBD 嘅理念,亦同佢哋玩遊戲同分享繪本《
#小象能做的事
》,家長們唔單止聽得投入,佢哋仲不約而同話聆聽同埋陪伴對於小朋友嘅成長十分重要,呢個亦係我哋對教育嘅理念。喺小小嘅視藝室入面,我哋唔單止聽到愉快嘅笑聲,仲有家長真誠嘅分享,我哋都好感動!來年,我哋會繼續聆聽各位嘅需要,陪伴大家同行。
家長工作坊 @ 循理會美林小學
對象:該校家長
日期:2021年8月26日
LBD教學無課本、無考試,學生真的能在課堂學到知識嗎?相信這是不少家長的疑問。有見及此,我們今早就到其中一間與教育大同合作的重點學校:循理會美林小學舉辦家長工作坊,與他們一起認識LBD。
以常識科為例,課程指引期望學生可以認識家人。傳統常識課會利用課本介紹家人,但如何可以培養愛人的能力及態度?我們LBD的課堂就可以做得到。在LBD教學中,我們會設計一些活動,譬如要求學生問問家人的夢想、也會教學生整湯丸,透過食物表達對家人的愛。我們不只希望教導學生知識,更會培養他們的技能及素養,也就是我們經常強調的A.S.K(Attitude, 態度、Skill, 技能、Knowledge, 知識)。而我們設計的課程內容,其實已涵蓋教育局課程指引中的學習重點,並會提供閱讀資料及學習紀錄,讓家長可以知悉學生的學習進度。
LBD 不僅在課堂發生,家長的參與及對課程的反饋也十分重要,我們期待將來可以繼續與家長們交流!
LBD家長分享日@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對象:一年班家長
邀請家長到校,欣賞學生過去一個學期在LBD常識科的學習成果,不但為學生提供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亦有助家長認識自己子女在學校的學習進度。而家長的正面回應,更鼓勵了LBD的教學團隊繼繽前行。
超過60位家長先輪流進行一年級三個班別的課室,親身觀賞和體驗學生精心準備的LBD成果分享活動,讓家長化身學生,學生變身小老師,親身感受LBD課的日常,發掘子女的進步。隨後家長集結於禮堂,學生透過展示自己的「學習手記」,與家長分享過去四個月的學習歷程。不知家長在三節活動過後有何感受?
「我覺得他們上課時比較活潑,不似得我們小時候那樣死板。而且他們和同學分享、溝通的機會較多。」
「我很欣賞小孩子的表現,他們很夠膽量,令家長們都很投入。LBD課的氣氛很活躍,給予學生很多機會去表達自己,例如分享自己的心情。以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今天的表現非常不錯。」
「我看到孩子的努力和投入,家長也透過這次活動了解到孩子上課的情況。」
我們一直鼓勵學生回家與家長分享堂上所學所感,亦推動家長積極回饋子女的學習,就是為了令孩子明白,在學習路上,老師和家長永遠都是學生的同行者。
家長工作坊@三間LBD key schools
對象:一年班家長
家長也來LBD!
剛剛開學,除了老師們需要整裝待發,預備好自己迎接同學仔,爸爸媽媽們都需要齊齊來拓寬思維,了解LBD的理念、學校的方向和老師的用心,成為教學團隊的後盾,在家、在校給予孩子空間learning by doing。
LBD團隊分別來到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屯門仁德天主教小學以及循理會美林小學,為家長們帶來動手學體驗。填好工作紙的每一個空格,是否就真的懂得製作三文治?爸爸媽媽一致搖頭:no! 自己未落手落腳經歷過,即使別人如何用生動的語言去描述,也很難百分之一百地吸收。
家長們代入孩子的角色,先填寫工作紙,再嘗試動手製作三文治,比較兩種學習方式的感受後,家長們都認為動手學習的過程因能與他人產生連結而變得好歡樂。隨後更有堅二小家長代表分享學校推行LBD後,家長在家中的角色,供新家長們參考:
1. 做好心理準備,家中會突然雜物多咗,孩子回家後手多、問題多,作為家長多點耐性,容讓孩子回家也動手做。
2. 孩子回家後,如果樂意分享LBD課堂經歷,家長則當一個好奇的聆聽者,鼓勵多說多分享;如果孩子回家後未必有太多分享,則家長們需學習等待,一邊觀察孩子的變化,一邊等待學習成果的展現。
3. 學習是孩子的事,錯誤和失敗都是孩子需要經歷的。因此自覺是太肉緊的家長,需要深呼吸,退後一步,不要太著急於為孩子提意見。
返回計劃實況
主頁
我們的足跡
我們的發展
>
LBD 3.0 (2022-2025)
LBD 2.0 (2019-2022)
LBD 1.0 (2016-2019)
>
課堂實況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低年級:富爸爸組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高年級:《反轉西貢》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高年級:《圓夢計劃》
「感.創.做」體驗日
「感.創.做」展示日
全天候「感.創.做」
>
小一
小二
小四
小五
小六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自造課
遊戲課
閱讀課
參與學校
成效
重塑課程
核心理念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教師培訓
全校教師發展
跨校共學
>
教師發展營
聯校共學工作坊
開放課堂經驗分享
海外交流
>
【從心體驗 共學啟航】台灣交流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教育未來國際論壇
家長教育
參與課堂
家長工作坊
>
LBD 2.0 (2019 - 2022)
LBD 3.0 (2022 - 2025)
出版物
關於我們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明報系列報導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