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2030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設計理念
小一學生從幼稚園升上小學,不但面對學習環境的變遷,也要面對成長中的身心轉變。在幼稚園,學生已經簡單認識了自己的身體和感受。「獨特的我」讓學生覺知及探索成長中的自己、更了解自己身心的特質、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並跟同學分享、及感恩和愛惜自己擁有健康的身心。情緒智商是重要的智能之一,愈早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認識及恰當地表達情緒,愈能幫助孩子有效自我管理情緒,為正向面對成長和人際關係的發展打下基礎。學生會將經歷、感受及所學加以記錄,把成長的足跡結集成《獨特的我》小書。

核心問題
在成長中我會有甚麼改變?我欣賞自己哪些獨特之處?

課堂任務

1. 情緒面面觀

學生能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並積極為自己制定調適情緒的方法,進而確認和接納自己的獨特之處。

2. 感官百寶袋

學生能說出感官的功用,並會善用和保護他們的感官。

3. 了解自己的性格

學生能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並能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活動,最終能​更了解自己的特質,並欣賞及接受自己,樂意和同學分享這個獨特的我。

一、彼此尊重的正向環境

​
老師讓學生從第一視覺探索自己的身心成長,情緒上的需要、性格和興趣以至自己的價值。在過程中鼓勵學生認識和包容彼此之間的不同、感恩和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




Picture
Picture

邀請「富爸爸」岑幸富先生與學生進行交流。對於不時常有機會與肢體殘缺人仕直接接觸的學生來說真是又驚又喜。交流過程中,學生不但對於「富爸爸」踴躍好奇地提問,見到「富爸爸」演奏小提琴時更時咄咄稱奇。學生在與「富爸爸」交流之後,都在心意卡上寫上由衷的欣賞和祝福,反影了學生能正面欣賞身體有殘缺的人仕。


二、學生主動發現為主的學習歷程

在認識五種感官和四肢如何幫助我們探索世界的「身體大作戰」中,學生進行各項體驗活動,更在活動之前進行預測和活動之後檢視和討論驗證的結果, 發現五種感官和四肢對於探索世界都有不同功用、都同樣重要,因此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的不同情境中懂得保護自己的感官和肢體。


三、學生能持續檢視整體發展的評量
在整個學習歷程中,學生從不同向度探索自己在身心上的成長和生活上的不同改變,如身體的成長、情緒變的複雜、性格和興趣有更多方面發展,並為自己找出適當的辦法來面對不同的改變,在形性成評估中表達自己如何正面面對地身心的成長。

四、學生對學習有責任感

​
學生從小一第一個主題的完結即嘗試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評。不少學生不但能掌握自評內容,更能說出對自己的評價。

​如有學生
認為自己未夠耐心聆聽別人說話,並認為自己之後可以做得更好。

老師亦會請學生分享他們的「心得」,如有學生分享如果想自己能更耐心聆聽別人說話,可以眼睛望著對方,讓自己更留心。
​​
​
>>示例(二): 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 2023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