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教師發展工作坊

日期:2019年3月27日

面向對象:堅二小LBD老師

同心。同行
堅二小的老師們分工合作,嘗試在限定時間內砌出最高最穩的氣球雕塑,除了考驗肺活量,還要承受突如其來的氣球爆炸聲驚嚇🎈
老師平時經常說話,那麼透過言語傳達信息時,是否100%準確,且全部被聆聽者接收?每組派出一位老師負責畫畫,其他老師負責描述,挑戰一下在看不到原圖的情況下,能否只根據言語指示完整呈現原圖裡的所有元素。
#大家好肉緊好投入
不能用言語的情況下,老師們可以如何互通彼此的心意?

每位老師用一塊泥膠捏出自己在第一part活動過後的感受,接著需與其他組員的泥膠作品拼合成一個小組作品,過程中不能用言語進行溝通,但要讓每個組員對於作品的認識和理解一致。老師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用表情、動作、聲音表達意見😆

工作坊的最後,所有老師同抓一條繩,一齊蹲下和起立,感受“同一陣線”、“共同進退”的力量。有老師說感受到同伴的信任和支持,因為過程中若有一人鬆手,則會令另一邊的老師跌倒;也有老師分享要細心觀察、照顧同伴的需要,當看到另一邊老師準備失去平衡時,要馬上“拉他一把”。
​
正如紅樹林之所以能夠防風防潮,是因為地底下的根部連成一片,老師團隊之所以能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是因為同工之間的相互體恤與扶持。

日期:2019年2月20日

面向對象:堅二小LBD老師

如果要用一種“風”來形容自己,那會是一種怎樣的風?

老師除了需要不斷用知識技能裝備自己,適時沉澱和關顧自己的感受也是非常重要。這次教師發展工作坊,CreativeKids夥伴導師透過表達藝術(expressive art),讓老師放鬆下來,認識自己的感受。

老師們先用彩色卡紙設計出自己的“風”,接著分別扮演“風”以及“被風吹走的人”,最後共同創作一幅“風之畫作”,將思緒和感受視覺化,幫助老師了解自身的狀態和情緒。

教育就像風,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透過它所產生的影響,感受到它的存在。教師作為教育中重要的持份者,關愛好自己才能把影響傳播得更廣更遠。
老師在進入課堂前需要開會備課、設計課程、製作工作紙和教案、準備課堂物資......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瓶頸或“唔知得唔得”的moment,因此與老師同行十分重要。此次教師發展工作坊,LBD團隊成員以及學校課程主任與老師們一起備課,思考如何將LBD精神與常識科課堂結合,讓學習更好玩。

日期:2019年1月30日

面向對象:堅二小LBD老師

教師“爆腦”工作坊第二回:prototyping

視藝元素如何與中英數常crossover?

中文科《地球媽媽生病了》一課結合紙碟拼湊而成的“地球”,讓學生在上面添加不同類別的污染,呈現一個生病的地球。

數學科透過鏡面創作,製作反射盒和萬花筒,學習軸對稱原理。而常識科主題《我們的社區》,則計劃讓學生從實地考察開始,觀察附近社區的環境和設施,進而繪製地圖。
​
prototypes需要進一步測試和完善,但老師們已經邁出嘗試的第一步,為學生的課程增添樂趣。

日期:2018年12月19日

面向對象:堅二小LBD老師

教師“爆腦”工作坊

LBD強調以孩子的需要為本,除了以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法裝備老師,課程的設計如何引起孩子興趣,激發孩子學習動機亦是重要一環。

這次由夥伴導師CreativeKids帶領的“爆腦”工作坊,導師先和老師們分享課程設計上的3P(person, process, product),強調process最重要在於stimulation,而要讓孩子覺得課堂好玩,首先老師自身也要覺得好玩!

於是邀請老師們think out of the box,分別選取中、英、數、常的一個topic,腦震蕩出各種好玩的形式,嘗試在常規課程內融入多元智能及藝術元素。在接下來的工作坊,老師們需要進一步細化課堂計劃,實驗prototype。這個過程不容易,謝謝老師們敢於嘗試!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老師需要做的,就是把switch打開,點亮孩子腦袋的求知慾💡

日期:2018年10月24日

面向對象:堅二小全體老師

我們請來夥伴機構CreativeKids的藝術治療師向老師們介紹孩子產生情緒的原因。原來人的大腦分為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的大腦掌管情緒和感受,但是由於孩子大腦中掌管理性思考的部分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很多時候難以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會變得“難搞”、“不可理喻”。
老師們可以做的,就是From Connect to Redirect,通過肯定、“講中”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建立connection,在穩定孩子情緒後重新引導他思考下次如何做好自我控制/關顧他人的感受。
隨後老師為自己製作情緒怪獸,重新認識當下的情緒和感受,以具有symbolic meaning的物件撫慰自己的情緒。有老師分享過程中讓他重新回想家庭、子女、信仰、運動帶給他的溫暖和慰藉,也有老師坦言,在寫下自己情緒時,其實同時也在面對它們。
夥伴導師鱷魚姐姐將木藝技能帶給更多老師,讓老師們也能在輕鬆的動手做當中學習新技能,增值自己,為自己製作一個實用的手機托架,以後不用再做“低頭族”啦!
沒有木工經驗的參與老師初嘗木藝後,發現原來木工並沒有想象中麻煩和危險,反而充滿樂趣。

日期:2018年10月2日

面向對象:循理會美林小學全體老師

教師培訓馬不停蹄🏃‍♀🏃‍♀🏃‍♀
我們與CreativeKids團隊來到循理會美林小學,為老師來一次「爆腦」工程!
習慣了用左腦處理日常大小教學工作的老師,今天由CreativeKids的導師帶領,經歷了一趟右腦探索之旅。老師發現原來創意好玩的點子無處不在,心態比技巧重要!
學校有一半的老師帶領LBD「創藝科」的課程,對不少老師而言都是新鮮的事物,但透過培訓的遊戲活動,老師更有信心面對新嘗試:「不要怕!只要做!縱然唔知會點去做啦!」
要把藝術融入教學並非想像中困難!每個老師都是change maker!

日期:2018年9月26日

面向對象:堅二小全體老師

教師面對不同學生的各種行為,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make choice!要對學生有積極的回應,便要練習不要先入為主地看待學生的行為。老師們利用剪影發揮他們的想象,有人覺得這個剪影是魚的一部分;有人覺得換個角度看,這個剪影卻是一個人在駕駛飛機。學習如何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事物,其實每個人都需要。
隨後老師們繪畫出past、present、future的教育想象,並和身邊的同工分享。發展工作坊除了以思維和技巧裝備老師,更是一個同儕分享和學習的平台,讓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求同存異。
如果你是哆啦A夢,你會製作一個怎樣的神奇法寶滿足自己的願望?
要能明白孩子的需要,大人首先要明白和正視自己的需要。本月的教師發展工作坊,先讓老師針對自己的一個願望,為自己製作一個神奇法寶,讓老師們也有機會重新反思自己的需要,進而換位思考,反思孩子其實也有著很多類似的需要,以及當這些需要無法被滿足時的感受,認識返自己在教學上的intrinsic motivation。
工作坊希望提升老師的awareness,在日常教學中,留意孩子個個不同,尊重返孩子需要。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