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教育大同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自2016年起在本地主流小學開展的動手學體驗式教育項目

透過學校管理層培力、教師培訓、校內外共學社群三大策略
為老師打造實踐創新教學的空間
營造以學生為本、全人發展的學習環境

(第一階段: 2016-19 | 第二階段: 2019-22)


捨棄課本、自編常識科教材
取消考試

  • LBD 課程緊扣小一至小三常識科。
  • LBD 課程捨棄教科書,由教育大同與老師重新設計課程,使學習更能​回應學生需要。
  • 不設考試,以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習進度。​​
Picture

Picture

尊重多元、鼓勵參與
讓學生自主探索

  •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LBD課堂以學生為本,尊重他們的學習需要,讓他們展現潛能。
  • 「由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最初由美國教育學者杜威(John Dewey)提出,學生從反思經驗中學習。在LBD課堂,老師是啟進者(Facilitator),帶領學生探究及反思。

培育學生素養
迎接二十一世紀挑戰

  • 一般課堂側重知識傳授,但要達至全人發展,便要強調素養培育,當中包含「態度」(Attitude)、「技能」(Skills)和「知識」(Knowledge)三大面向。​
  •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教育2030:學習指南》就指出,隨着社會越趨複雜,學生掌握轉移技能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些轉移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及解難能力等。
Picture

Picture

Walkers同行
共建共學社群

  • 教育大同設「學校同行者」(Walker)定期入校支援老師,一同梳理在創新路上遇到的困難。我們深信:要先為老師充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 連結校內及跨校老師,建立共學社群,一同交流經驗、彼此學習和扶持。
  • 共學活動包括:校內分享會、聯校工作坊、開放課堂等等。

大家這樣看LBD: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LBD是我接觸過眾多計劃之中,唯一有延續性的一個。
​【仁德天主教小學-陳善科校長】
LBD讓我感覺自己不只是教書,而是教人。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林穎謙老師】
同學特別期待上LBD課,一看見常識科老師就很高興。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反饋,也印證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
【循理會美林小學-李逸鋒主任】
Picture
我覺得LBD課程讓小朋友有很多得着,比死記硬背更加記憶深刻,譬如小朋友可以說到「大腦」、「小腦」、「前額葉」這些概念。我覺得真的很厲害,還主動告訴我他所學過的東西!

【李媽媽】

更多師生心聲

LBD 一路走來【敢想•敢創•敢做-集結篇】


LBD​ 一路走來【家長篇】

LBD 一路走來【老師篇】

考試次數減少,學生成績卻沒有退步

LBD​ 一路走來【Walker篇】​​​​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計劃特色

LBD教師共學營【看見自己-看見彼此】

有線新聞-​《小事大意義》訪問
教育有選擇論壇2019 - ​劉秀雯老師分享
​按此觀看更多影片:​
第一階段(2016-2019)實況
第二階段(2019-2022)實況

Picture




​LBD@堅二小
在50多個參選的Happy School活動中被 UNESCO「Happy Schools! Project 」評選為其中一個
「the most outstanding Happy School activities」!
UNESCO website

捐助機構

Picture

主辦機構

Picture

追蹤我們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