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2030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二): 2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設計理念
學生於一年級時已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這主題期望學生認識、體驗及實踐讓身體健康的方法。透過檢視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狀況,喚醒學生對「如何保持健康的身體?」的好奇心。學生會學習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心靈快樂及規律的生活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把所學的方法與家人分享,以表達愛惜和關愛家人。最後,把整個學習歷程結集成《全家幸福小冊子》,鼓勵學生與家人一起實踐健康生活。

核心問題
如何保持健康的身體?​

課堂任務

1. ​今天的大便怎樣了?
​

學生觀察實驗大便及閱讀繪本,了解大便的不同形態與飲食習慣的關係。

2. 設計有營健康菜式
​

認識了健康飲食金字塔後,學生為家人精心設計營養餐單。 

3. 種植小蔥
​

學生能分辨植物的基本種類及組成部份,學習悉心照顧植物,互相欣賞過程中的付出。

4. 一起下廚

學生與同學、家人一起烹調小蔥的收成,感受煮食的樂趣。

5. 製作全家幸福小冊子

製作全家幸福小冊子,向全家推介健康的生活習慣。

一、彼此尊重的正向環境
Picture
​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在不同情境中讓學生分享個人意見,並盡量提高學生在課堂的自主性。例如在模疑消化系統實驗中,老師讓學生自由選擇在實驗中的崗位,讓學生按個人興趣和對內容的掌握程度,參與適合自己的操作部份。




二、學生主動發現為主的學習歷程



主題單元一的開首即向學生提問「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引發學生對生病的原因進行討論,繼而探索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免於病痛。整個主題由真實生活問題為始,以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為目標。


​
Picture
學生對家人進行訪問,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和需要;再而親身體驗讓身心健康的不同方法,最後按自己和家人的需要制定健康生活的方案。
整個學習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緊扣,令學生投入學習過程。例如在種植小蔥的過程中,學生主動觀察和記錄小蔥的成長並且踴躍分享。在「收成」時利用小蔥烹調成不同菜式,讓家人都能親身享受到學生學習的成果。

三、學生能持續檢視整體發展的評量
Picture

​學生在整個學習歷程中,持續地進行不同的形成性評量,不單能讓他們檢視自己的學習表現,亦能同時評估自己的健康情況。如學習食物金字塔中的食物比例後,學生即時應用此概念來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形成性評估)。
​
​
當學生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身體狀況和學習各種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後,他們便為自己和家人規劃健康生活模式,以達到〈健康的我〉的主題學習目標。

四、學生對學習有責任感

​學習以發現自身問題為開始,體驗和探索解決方案為過程,規劃健康生活為總結。整個歷程由自己掌控,更與自己和家人息息相關,而非一板一眼跟著老師和教科書去做,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常投入。
Picture
Picture

​學生常常都急不及待與家人分享當日學習的內容,如將自己為家人調配的花茶帶回家中讓家人享用,期待自己的學習成果得到肯定,同時亦將學習現場延伸到家中,使學習與生活實況密不可分。​​
真實的體驗能啟發學生的思考方向,學生不時會將課堂上的經驗反覆嘗試。如他們會嘗試在家中種芫茜,看看是否和小蔥的結果一樣。

​學生體驗到知識並不是只有老師和教科書的單一標準,而是可以透過探索發掘出不同可能性的,因此他們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會更積極面對困難和找尋解決辦法。
Picture
>>示例(一):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 2023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