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教師培訓

交流、講座及體驗工作坊

2020-2021

​LBD training@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對象: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全體老師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St. Peter's Catholic Primary School是今年新加入的LBD學校之一,我們於9月14日到校為全校老師開展learning by doing 的半天教師發展日。Ling sir透過製作好玩新遊戲的體驗活動,帶領老師們完整經歷感受-想象-構思-動手做的整個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讓老師初嘗learning by doing的趣味。

​LBD core team training@循理會美林小學
對象:循理會美林小學LBD老師
​[We Are Ready!]
充滿挑戰的新學期,為老師注入正能量
早前,我們與另外兩間LBD key school-循理會美林小學及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開展了開學前的教師發展工作坊,一起為老師們打打氣,做好準備,齊齊探索新天地!
這天,LBD walker(同行者)帶領美林小學的老師們一起玩team building遊戲,希望讓老師們感受到,就算再難,團隊就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LBD core team training@仁德天主教小學
對象:仁德天主教小學LBD老師
​[We Are Ready!]
充滿挑戰的新學期,為老師注入正能量
每年開學前的LBD教師培訓工作坊,我們著重的都是老師的wellbeing,關顧的是教學團隊能否一條心,齊心協力面對新學期的挑戰。
今年的開學不一般,我們明白老師們需要更多的能量去應對新學年的挑戰。這天,LBD團隊與仁德天主教小學的老師們一起,透過禪繞畫zentangle進行自我覺察,平穩自己的內心,平衡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老師團隊分組進行「魔術圈」的team building遊戲,每人用一隻手指支撐魔術圈,在不跌落的情況下共同將魔術圈放到地上。過程中,老師們學習留意自己狀態的同時,也關顧同工的狀態,每個人一齊出力又相互配合。

2019-2020

LBD老師分享會@仁德天主教小學
對象:仁德天主教小學全體老師
過年前,仁德天主教小學的一年班同學仔經歷了一個星期的AMLBD和Fun Day,老師除了看到孩子的改變,自身也在進步。藉由假期前的半天分享會,將感受、得著和孩子的成果與全校同工分享,在新的學期,繼續為孩子的全人發展助力。
​
來自1D班老師的分享:
有學生很懼怕在LBD常識課回答老師問題,怕得哭了出來。老師告訴學生不要緊,不會強迫她回答,但會一直等待直至她心理上準備回答。隨着學生慢慢投入學習,一次課堂中,她竟然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現在更是十分積極回應老師。原來,學生一直害怕答錯,以致不敢嘗試。但LBD課沒有絕對的答案,只在乎學生能否表達自己,而老師一直耐心地等待和鼓勵,終於令學生勇敢踏出一步。

聖誕前夕教師發展日@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對象: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全體老師
教師發展,先照顧好老師的初心。

老師們合上眼睛,全身放鬆,回想起自己作為學生時印象最深刻的課堂是怎樣的?那個畫面是怎樣的?自己是開心或是難過?

「當時我只不過想彎腰執起舊擦膠,老師就開始話我。我開口想解釋,老師就鬧我駁嘴。我覺得好唔開心,因為受了委屈。」
「平時我好似係班入面唔起眼,但有一日老師突然當住全班人讚賞我,我好開心,覺得我的存在被看到了。」
​
隨後老師們再細心反思,一個課堂上哪些元素會令自己的學生感到快樂和安心,哪些元素又會讓學生擔驚受怕,不想上堂。推己及人,在充滿感恩的聖誕節前夕,找回自己當初想成為老師的心。

LBD聯校教師分享會 第一回@堅樂第二小學
對象:各校LBD核心老師團隊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
#循理會美林小學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仁德天主教小學
#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
#聖公會靈愛小學
#通德小學
同工之間的分享總有一種奇妙的作用。

雖然校情、學生背景和教師團隊的特點各有不同,但抽空坐埋一齊,傾下、聽下、各抒心臆,從其他同工的分享中汲取養份,回校後思考、討論、改良,慢慢和自己團隊一起走出出路。這正正是我們舉辦聯校教師分享會的初衷。
​
2019-20年度第一場的聯校教師分享會,來自LBD key schools和try-out schools的二十多位老師和校長齊聚LBD1.0的大本營——堅二小,除了進入堅二小LBD課堂,校長老師們還分組討論「如何裝備及帶動老師團隊認同LBD?」「學校各層面需要如何配合LBD課程的發展(如釋放老師空間,同儕交流,家長工作等)?」就住老師提出的疑問和困難 ,堅二小的老師分享自己的方法,而不同學校的老師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互相啟發。

全天候教師發展日@循理會美林小學
對象:循理會美林小學全體老師
作為老師,什麼樣的玩意才是最快樂,最減壓?
LBD團隊連同導師Olive,邀請老師們構思和製作快樂減壓小玩意,在體驗的過程中,將自己搖身一變成為自己課堂的學生,從孩子的角度去反思何謂自主學習空間,思考甚麽是LBD的「RESPECT」精神。

經過三年的LBD試驗,我們發現於同工之間建立一個分享交流的平台尤為重要,相互打氣之餘,也使得老師們在推動教學轉變時增加信心、事半功倍。
Q1: LBD老師如何決定要教什麼?
A1: LBD團隊根據教育局指引,將常識科一至三年級六大範疇的課程重新整合,加入LBD元素,成為可供學校參考的GS curriculum pack. 而學校教師團隊會根據學校情況tailor made。

Q2: 常識科是否無測考?
A2: 不用紙筆測考,而是用學生portfolio,自評互評和鼓勵的多元方式記錄孩子的成長
​
Q3: 推行LBD後,看到孩子甚麽不同的表現或感受?
A3: 不同於以往老師直接教寫字,現在轉變為孩子想知、想學,問返老師個字點寫,學得更深刻。而且LBD課堂提供好多空間予同學表達和分享感受,反思和情感表達比一般課堂深入。

LBD簡介會
對象:全港二十多間小學的校長、副校、老師
全港二十多間小學的校長、副校、老師齊聚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參與LBD簡介會,了解如何成為partner school參與LBD計劃,為孩子的自主學習創造空間。我們還首次向小學公佈 EDiversity 教育大同接下來的新project—— happy classroom day(開心班房日),簡介會還未結束,已經有學校迫不及待報名參與。
Picture

LBD核心老師團隊培訓@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
對象: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LBD核心老師
一個碌柚可以學D乜?

傳統課堂多以聽覺和視覺為主,LBD強調從感受出發,從經歷中學習,當中涉及多種感官的運用:
柚子是什麼味道?摸起來有什麼感覺?外表看起來是怎樣的?剝碌柚皮和剝橙皮、蘋果皮又有什麼不同?果肉長什麼樣子?味道如何?
​
是次培訓透過讓老師們經歷一次體驗學習的歷程,再運用碌柚皮自由創作,從中了解動手學的概念,明白即使簡單的日常生活物資,也可以引起好奇心,令課堂更好玩。

三間key schools核心教師團隊培訓
對象:仁德天主教小學、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和循理會美林小學LBD核心老師
三校齊心,其利斷金!

LBD踏入第二階段,三間新的key schools核心老師團隊第一次集結,在導師Olive帶領下進行三小時的values alignment workshop。

未來三年的攜手同行,價值觀先行。
你的教育初心,還記得嗎?
你期望的教育,是怎樣的?
教育上,重要的價值觀有哪些?
身為教育工作者,怎樣做/說/聽才能將這些價值觀延續、滲透、傳遞?

老師們分別選取最能代表自己心聲的圖片,與同伴分享理由,積極聆聽,整理教育上重要的價值。接著圍繞大家都認同的幾大價值觀分享自己的action或樂於嘗試的實踐。最後每人坦誠地分享自己的困惑或擔憂,以及希望得到的支援與幫助。

三校終於會師,接下來的三年,這個大家庭將相互扶持,拍住上,不孤單。

半天教師發展日@仁德天主教小學
對象:仁德天主教小學全體教師
什麼是喜悅?什麼時候會有喜悅?如果要設計出一隻喜悅,你的喜悅又會是怎樣的?

LBD連同合作夥伴雀仔樹Birdintree為屯門仁德天主教小學帶來LBD初體驗!老師們分組利用各式各樣的loose part,創作出他們心目中的「一隻喜悅」。
​
老師們分享說,導師在過程中無示範,無干預,即使爆波、失敗也沒有幫忙,只是笑笑口,讓人感到被鼓勵,被接納。而且創作過程無框框,條件無限制,不計分也不比較,讓老師感受到充足的空間,能夠專注自己的創作,放鬆而投入。
返回計劃實況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