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什麼是「感.創.做」(LBD)?
  • 為什麼要「感.創.做」(LBD) ?
  • 關於計劃
    • 計劃內容
    • 合作伙伴
  • 「感.創.做」實況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2016 - 2017 >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教師發展營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2017 - 2018 >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展示日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感.創.做」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2018 - 2019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老師鬆一鬆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LBD 教師發展日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資源
    • 2019-2022 >
      • LBD Teacher's Guide
      • 動手學開展教材套 LBD Starter Pack
    • 2016-2019 >
      • 2018-19 LBD 通訊內容
      • 2017-18 LBD 通訊內容
      • 2016-17 自造課學習內容
      • 2016-17 閱讀課學習內容
      • 2016-17 遊戲時間
  • 書籍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第四節: 閱讀的理由

指導機構:青田教育中心
​經歷過「遊戲的理由」、「設計的理由」、「自造的理由」首三節每次四小時的訓練,老師上完上午課,再上下面的工作坊,確實也相當累了,所以最後一節「閱讀的理由」,由多年來推廣親子共讀的牛牛姨,同為教育大同委員之一的何美儀擔任導師,並略為縮短,讓大家輕鬆一點,但不減這個工作坊著重”learning by doing”, 邊做邊學的性質。

分析過香港學生的閱讀情況後—學生成績勁好但動機勁低,家長更少有閱讀習慣—牛牛姨就發了一道不記名問卷,問學員兩條問題:
​

1. 現實中阻礙你達到理想中的教學的原因為?
結果:考試評估制度、課程太多、上課時間不夠、校長與家長及社會的壓力等再次榮登榜首

2. 可以做甚麼去改善?
結果:減少老師工作量、考試、功課;增加閱讀、老師跟學生輕鬆互動等建議最多。

語言學權威美國南加洲大學榮譽教授Dr. Stephen Krashen在2014年10月及本年二月參與教育大同的講座時,反覆引用多個研究,引證free voluntary reading (FVR)(大量自由閱讀) 在語言學習上,特別是外語學習上,比傳統先學文法的方法有效多倍。
​
雖然老師都明白閱讀的重要,但現在的課程及教學模式,郤沒有給予孩子時間去真正的享受閱讀故事,由故事的內容去引發閱讀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讓家長明白這個重要性,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共讀,如牛牛說:「最好還要擁抱著去讀,不是為了讀對,不是要糾正讀音,只是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透過一起朗讀,享受天倫。」而學校亦要鼓勵學生大量自由選擇讀本閱讀,讓他們在課堂上作口頭分享,談談自己的故事,不用他們做讀書報告,孩子就不會那麼抗拒。當閱讀能從小透過家長及老師一起合作鼓勵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愛閱讀,愛閱讀的孩子,不用默書測驗,語文能力都一定會好。

最後,學員分組由四個不同方法去演譯一個故事,更真實見證了第一節Playright 所說的「愈少規則,創意愈高」的道理: 沒有文字,只有幾個公仔的一組要運用的想像、演譯及合作技巧最多,其他的方式,如只用說與聽的方式,或讀完一段長文字之後答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訓練效果,提醒老師要多用不同方式去吸引不同需要學生的興趣。

四節工作坊過後,放個暑假,回來八月底再續最後兩節工作坊:「評估的理由」與「課程設計」。
Picture
牛牛姨現場示範課堂內中、英朗讀故事各一本。朗讀故事的好處除是要孩子運用不同的感觀,去聽、去看之外,導師更可透過適當的提問,讓孩子去思考、去反應、去表達,亦從朋友的答案中學習。
Picture
英語閱讀更多重覆的句子,讓孩子去聽、去跟著講,更加插大量身體活動,有得動,孩子就更有學的動機。
Picture
最後一節討論及表演。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什麼是「感.創.做」(LBD)?
  • 為什麼要「感.創.做」(LBD) ?
  • 關於計劃
    • 計劃內容
    • 合作伙伴
  • 「感.創.做」實況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2016 - 2017 >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教師發展營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2017 - 2018 >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展示日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感.創.做」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2018 - 2019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老師鬆一鬆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LBD 教師發展日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資源
    • 2019-2022 >
      • LBD Teacher's Guide
      • 動手學開展教材套 LBD Starter Pack
    • 2016-2019 >
      • 2018-19 LBD 通訊內容
      • 2017-18 LBD 通訊內容
      • 2016-17 自造課學習內容
      • 2016-17 閱讀課學習內容
      • 2016-17 遊戲時間
  • 書籍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