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2030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師生故事館

循理會美林小學課程發展主任 #李逸鋒:創新需要付出,看見LBD的成果,老師與同學們都樂在其中

3/22/2022

 
要推動一個教學變革,從準備工作至臨場實踐也會遇到不少挑戰,學校由策劃者以至前線老師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發揮最理想的效果,讓學生得益。循理會美林小學推行LBD至今兩年,起初由李逸鋒​主任邀請老師參與LBD課程,後來其他老師了解到LBD的成果,也主動希望參與。李主任見證到校園內老師與學生的氣氛也有變化,推動課程的努力十分值得。


LBD準備功夫比傳統課堂多 但老師仍樂在其中

李主任曾參觀其他學校的LBD課堂,看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喜悅,覺得十分有意義,於是將LBD引入他們學校的常識科。第一次聽到一種「完全棄用教科書,不設任何測考」的教學規式,老師們可能立即浮現的問題就是「課堂怎樣準備?是不是要花很多功夫?」的確,傳統課堂時間多多也不夠用,光是趕書,完成書本講課也填滿了課堂時間。LBD棄用教科書採用實驗式學習,在學生的角度十分理想,但對於老師而言,備課時間會增加,課業繁忙的老師們難免會有所擔憂。李主任考慮到這些實際處境,在人手編配和選擇上作積極配合,也給予老師更多空間,以減輕他們的壓力。李主任說:「我們都知道LBD課程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準備功夫,所以我們有減少同事的課節,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備課。而人手配搭方面,我們嘗試將協作老師和主教老師分配得更好,減少溝通上的問題,令同事減少負擔,普遍同事都樂在其中。」

教學以學生為本 成為教師推動力

李主任說,要推動老師參與,首要是讓老師知道計劃重心,當老師們明白目標是學生為本,很多額外的工作會變得容易理解和推展。「因為老師知道這個活動是為學生好,促使老師花更多時間設計活動,所以讓老師慢慢轉變他們的意念十分重要,透過培訓活動和分享,可以讓其他老師知道這個課程對學生有幫助。」

LBD是一套教育態度的啟發,在學校內散發出正面的感染力。起初第一批老師是被邀請參與LBD課堂,後來老師們將學習及教育成果與全校老師分享,其他同事發現這個課程很有意思,便有更多老師們主動參與。李主任說,「雖然有老師覺得過程很辛苦,但看到成果後會覺得這些付出是值得的,因為學生有所成長。」

循序漸進的改變 在學園內萌芽

李主任明白到一個新的教學方式引入學校,老師需要時間適應和摸索。他們先由部份班別開始,再到部份級別去試行LBD課堂,當中進行很多教育分享,讓更多老師了解和參與,讓所有老師感覺大家是一起進行教育模式的改變,同工之間互相感染,其他科目的老師也會主動向LBD課程取經,在主科上嘗試實踐。「學校的確有很大轉變,近這幾年我們勇於創新,『讓學生嘗試』是我們學校主導的方向,我們將『動手做』納入主科的範圍內,可見常識科的LBD課程推動了其他科目的轉變。」

「我們發現近這幾年的小朋友和以往的小朋友明顯有分別,這幾年的小朋友更自信積極。」小朋友的改變是正面而顯著的,美林小學的成果讓人十分鼓舞。李主任形容,LBD讓學校氣氛和學生變得更開心,學生變得更喜歡上學,尤其在疫情期間,很多學生希望能夠回校上課。「特別一二年級的學生,很期待上LBD常識課,一看到常識科老師就很高興。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反饋,所以看到學生的反應,印證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學校未來也朝着這個方向勇於嘗試,讓學生學到將來會用到的態度和技能,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和人格成長。


評論已關閉。

    按日期搜尋: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六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按類別搜尋:

    全部
    校長有話兒
    老師有話兒

© 「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 2023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