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
要推動一個教學變革,從準備工作至臨場實踐也會遇到不少挑戰,學校由策劃者以至前線老師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發揮最理想的效果,讓學生得益。循理會美林小學推行LBD至今兩年,起初由李逸鋒主任邀請老師參與LBD課程,後來其他老師了解到LBD的成果,也主動希望參與。李主任見證到校園內老師與學生的氣氛也有變化,推動課程的努力十分值得。
LBD準備功夫比傳統課堂多 但老師仍樂在其中 李主任曾參觀其他學校的LBD課堂,看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喜悅,覺得十分有意義,於是將LBD引入他們學校的常識科。第一次聽到一種「完全棄用教科書,不設任何測考」的教學規式,老師們可能立即浮現的問題就是「課堂怎樣準備?是不是要花很多功夫?」的確,傳統課堂時間多多也不夠用,光是趕書,完成書本講課也填滿了課堂時間。LBD棄用教科書採用實驗式學習,在學生的角度十分理想,但對於老師而言,備課時間會增加,課業繁忙的老師們難免會有所擔憂。李主任考慮到這些實際處境,在人手編配和選擇上作積極配合,也給予老師更多空間,以減輕他們的壓力。李主任說:「我們都知道LBD課程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準備功夫,所以我們有減少同事的課節,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備課。而人手配搭方面,我們嘗試將協作老師和主教老師分配得更好,減少溝通上的問題,令同事減少負擔,普遍同事都樂在其中。」 教學以學生為本 成為教師推動力 李主任說,要推動老師參與,首要是讓老師知道計劃重心,當老師們明白目標是學生為本,很多額外的工作會變得容易理解和推展。「因為老師知道這個活動是為學生好,促使老師花更多時間設計活動,所以讓老師慢慢轉變他們的意念十分重要,透過培訓活動和分享,可以讓其他老師知道這個課程對學生有幫助。」 LBD是一套教育態度的啟發,在學校內散發出正面的感染力。起初第一批老師是被邀請參與LBD課堂,後來老師們將學習及教育成果與全校老師分享,其他同事發現這個課程很有意思,便有更多老師們主動參與。李主任說,「雖然有老師覺得過程很辛苦,但看到成果後會覺得這些付出是值得的,因為學生有所成長。」 循序漸進的改變 在學園內萌芽 李主任明白到一個新的教學方式引入學校,老師需要時間適應和摸索。他們先由部份班別開始,再到部份級別去試行LBD課堂,當中進行很多教育分享,讓更多老師了解和參與,讓所有老師感覺大家是一起進行教育模式的改變,同工之間互相感染,其他科目的老師也會主動向LBD課程取經,在主科上嘗試實踐。「學校的確有很大轉變,近這幾年我們勇於創新,『讓學生嘗試』是我們學校主導的方向,我們將『動手做』納入主科的範圍內,可見常識科的LBD課程推動了其他科目的轉變。」 「我們發現近這幾年的小朋友和以往的小朋友明顯有分別,這幾年的小朋友更自信積極。」小朋友的改變是正面而顯著的,美林小學的成果讓人十分鼓舞。李主任形容,LBD讓學校氣氛和學生變得更開心,學生變得更喜歡上學,尤其在疫情期間,很多學生希望能夠回校上課。「特別一二年級的學生,很期待上LBD常識課,一看到常識科老師就很高興。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反饋,所以看到學生的反應,印證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學校未來也朝着這個方向勇於嘗試,讓學生學到將來會用到的態度和技能,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和人格成長。 分享嘉賓:楊文珊老師、廖韻文老師、冼韻妍老師
傳統的課堂很講求學習進度的一致性,老師會要求學生聽從指示,不同班別也會為跟上同一進度而追趕課程。LBD教學模式讓老師們嘗試拋開既有做法,由學生自己主導課堂。為期一周的「AMLBD」活動,讓小一至小三學生於上午的課堂進行LBD活動,並在活動最後一天設成果展,再由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及學習成果。當老師們親身嘗試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會遇上甚麼驚喜呢? 同學們自發分工合作 互動學習 廖韻文老師的課堂安排同學製作一張有關「香港一日遊」的海報,老師給同學一部平板電腦搜尋資料,想不到二年班的同學已經懂得自行篩選找到的資料,反映他們懂得思考和分辨所需的內容。因為海報的空間有限,取材少不免有爭拗,也有同學會不開心,這時老師沒有急於介入,反而觀察到組長們怎樣調停,同學們也在討論之中懂得互相妥協和分工合作,讓老師見證到他們在團體合作下有很大的進步。廖老師說:「因為大家有共同的目標,所以他們懂得忍讓。因為大家也很投入想做好這件事,所以那怕有爭拗,大家都妥協分工合作,讓我覺得都很驚喜。」冼韻妍老師說,同學們不止學習到課堂上如何分組合作,在課堂外也見證到他們日常溝通的進步:「我覺得LBD課起初帶給他們的態度是平和、愛和尊重。所以我覺得這些已經滲入到他們心中,從平時的行為中也表現出來了。」 廖老師試過在一年班課堂教綁蝴蝶結,這個任務對小一學生來說有難度,當時班上只有一個同學懂得綁蝴蝶結,於是老師決定讓那位小朋友去教其他同學,他教會了一個同學之後,就讓這個同學再教其他同學,後來越來越多同學懂得綁蝴蝶結了。「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有時候需要嘗試抽身出來,那個時機不一定拿捏得很好,但我們不斷經歷這些的時候,我們可以抽身放手,讓小朋友嘗試和主動。」 一步步減少指引 讓學生發揮潛能 要讓學生主導學習,老師其中一個要放下的心結是學生不是一定要「成功」,「做不到」甚至失敗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楊文珊老師分享她的LBD課堂課題是「救救小鼠國」,同學們要自己設計一個投射器去擊退青蛙。「不是每個小組都可以成功,但他們全班合作去擊退青蛙,明白即使自己的小組失敗了,但都會去支持其他組別,去鼓勵其他組別完成。」更難得的是,同學們會將自己組別的經驗給別的組去參考,即使失敗了,也會協助同伴成功。楊老師說:「我們給他們想像空間,為什麼自己組失敗,其他組會成功,讓他們反思,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善,這樣做的話,他們會願意幫助別人,互相合作,而不是自己行事。」 只要老師們放手讓學生嘗試,其實不止課堂內容,日常生活的事情處處也是學習機會。有一次,冼老師需要將課室的桌椅搬到一旁,騰出空間進行活動,第一次同學們把桌椅搬得亂七八糟,這時冼老師便停下來,跟他們說目標是騰出中間的位置,並讓他們觀察當時桌椅的狀況,這時候再給同學們一些指引,那時需要靠近左邊或右邊一些,同學們透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完成目標,到下一次搬桌椅時已經很順利。重點是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放手讓他們嘗試,同學們便能有所學習。廖老師說:「我覺得要有信心給小朋友。有些活動我們也有些懷疑,他們只是一年級做得到嗎?最終他們大多數都會做到,放手讓他們去嘗試,當然也要接受一些同學做不到的。」 欣賞學生獨特之處 改變教學心態 在LBD的教學路上,老師們也在嘗試與成長。廖老師說:「在第一年上LBD的時候,很多時候很想他們跟着我的方法去做,到了現在第三年我就覺得自己都有所改變。我覺得原來少點指示他們都可以做到,原來對這件事是好的,多了機會給他們去選擇、去考慮。」 當老師們不用再以追趕進度作為首要目標,也發現教學很多的可能性,冼老師說:「我會跟自己說不再趕進度,而是給他們多點空間。雖然每一堂都有一個目標,但是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小朋友做活動、去討論,這些更加重要。如果只追求進度,又要分組又要討論時間是不夠的,在討論中間出了一些火花又想繼續延續下去,這是很累的。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我嘗試不關注現在做到哪裏,反而會更加投入了。」 冼韻妍老師相信每個小朋友有不同的風格,有些寫得好,有些講得好,有些畫得好,同學們擅長那一方面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表達,亦能從觀察和聆聽中學習別人的做法,慢慢自己也會進步。 三位老師都說,LBD課程讓他們感覺更輕鬆,進入課室時心情是舒服的,不再像以往一樣緊張。冼韻妍老師表示,日後希望將LBD這個自主學習的模式放在自己的主科數學科上。「我喜歡上堂的時候給小朋友更多時間討論和分享他們自己的想法,數學科需要很多時間探究,小朋友會有些擔心,究竟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我希望自己可以用這個LBD精神放在數學課上,要他們多些傾談和分享,而且將這些成為習慣,會給小朋友更大的信心。」
上一篇文章分享到 #仁德天主教小學校長 陳善科分享LBD教學方式如何改變課堂文化和讓學生增加自信。其實LBD教育不止為學生帶來改變,摸索這個教育模式的過程中,也讓老師反思與成長,「科校長」說:「我作為校長,在聊天中會嘗試讓老師不斷反思『教育需要什麼?學生又需要什麼?能否嘗試不同的教育策略有助學生學習?』讓老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總結三年的LBD實踐經驗,科校長確實見證到老師們的各種轉變。
鼓勵老師給予學生更多空間 LBD與傳統教學模式有很大分別,老師需要充份理解課程理念與方式,才有信心帶領課堂。科校長指,當初學校準備引入LBD時,首先和老師們一起到訪不同的新學校,參觀他們的成果分享展,與友校老師交談、分享LBD教學心得,老師看到友校學生的表現後亦會對自己的學生有所期待。接著學校開始培訓老師,讓他們更了解LBD的教學方式、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老師要懂得放手、尊重學生、適當地提供資源,讓學生在過程中建立信心和技能,之後便能夠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方向進發。 在LBD教育下,老師也會面對一些小問題,例如叫學生設計動物,作品有時會令人摸不着頭腦。老師要選作品貼堂的時候可能會有些掙扎:「校長,這些作品適合貼堂嗎,真的可以嗎?」這時,科校長便會給予老師信心和肯定,因為他相信在LBD教育下,就是要支持鼓勵學生、欣賞他們的努力。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貼堂時會非常高興,老師看在眼裏也會感到鼓舞,師生互相影響,形成正面的循環。 漸漸地不僅只是在LBD課堂,老師在其他課堂上也有所改變。例如他們會更着重同學的分享,學生亦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更勇於表達。 疫情改變學習生態 是反思教育的好機會 在疫情期間,LBD教學方式的確有所困難,因為教學方式非常重視小朋友能否親歷現場,無法帶小朋友到公園、社區體驗。所以在只剩下視像教學時,學校一直思考如何讓小朋友得到面授的教育成果。疫情不止為LBD教學施行上帶來挑戰,同時也打破了全港所有學校年深月久的教育常規,這也是個好機會讓學校跳出框框,回應當代學生的需要。 科校長指,經歷兩年LBD教學後,在疫情期間感覺學生最需要、而且缺乏的,其實是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交流,「若以傳統教學模式,很多時候老師會因為追趕課程而減少小組活動,這反而會失去學生最期待、實體課最寶貴的東西,是LBD提醒了我們這一點的。」事實上,這不只是LBD的挑戰,而是現今整體教育所面對的挑戰,「在現今這世代,小朋友最需要的一定不是知識,因為若果他們想學習,現在都可以隨手可得,但價值觀、態度就不一樣,成績重要,但相比知識的結果,價值觀、態度和一些技能更終身受用。」 LBD重視教師培訓 讓計劃有延續性 科校長分享說:「這些年我的教育路上都參加了不少計劃,都會發現有同一毛病——缺乏延續性。很多時候興起一套新的教育方式,那位主教成為主角,老師只是協助者,那麼計劃一完結、沒有了支援,主教離開後,計劃便停滯不前。」然而,教育大同的「感.創.做.」大本營不希望教育改變只是曇花一現,因為計劃非常重視老師的培訓,花很多時間和老師一起共同備課、反思共學的工作坊,以及建立老師的態度、技能。科校長說:「教育大同真的把『學』與『教』的改變帶到學校,使這份改變能夠延續下去。」 科校長指現在LBD在三年級學生中推行非常成功,未來會探索在高年級學生中成功延展的方法。當中高年級學生需要面對考試,學校會改變以往專題研習的模式,改用LBD的主題式研習。因為高年級學生在過往低年級時已經掌握LBD的態度、技能。而老師亦透過LBD課堂,教育心態已經有所轉變,日後能自然地將LBD精神運用到其他課堂上,讓老師們終生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