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媒體報導​

【Happy Pama 教得樂】學校面對挑戰的決心和毅力

6/7/2022

0 評論

 
圖片
​「特別暑假」完結後,已回歸校園的師生正面對什麼挑戰?學校恢復的「常態」,是學生熟悉的嗎?疫情期間,面對不同的變化,成人比兒童更有認知能力去吸收和消化資訊,更能調適自己去面對改變。面對這班缺乏能力的兒童,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視後疫情兒童的身、心、靈健康。
是危是機?

「感.創.做」(Learning By Doing,簡稱LBD)課程是素養導向的,致力培養孩子各項共通能力,促進自主學習及全人發展,以面對未來的挑戰。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其中一項核心服務是教師培訓,我們期望教師能掌握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更有彈性的策略去調適教學內容,回應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我們喜見伙伴學校的成長,他們展示出更大的決心和毅力去展開更多的延伸學習,以回應後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和影響。

循理會美林小學是計劃的伙伴學校之一,小一及小二常識科均採用由教育大同設計的LBD課程。這兩年與他們同行深深感受到學校致力培育孩子成為有情、有愛、有同理心的人。他們將LBD的理念和精神延伸至整個校園,全面推行正向教育,讓校園成為學生的安全網,關愛孩子的身、心、靈健康。以下是鍾日榮副校長和大家分享正在推行的活動內容和理念,我們可以藉此了解他們如何延伸LBD課堂的精神,推展正向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的抗逆力。

創意正向小故事

與創意課堂結合的LBD,主題是「LBD創意正向小故事」,內容大致是讓學生初步認識24個性格強項,了解其特質,然後和組員分享自己擁有的性格強項,並為其中一個性格強項創作故事,或以自身的經驗寫成小故事,最後拍攝成小劇場與同學分享。

LBD自3年前在一年級的常識科開始推行,來年將發展至三年級的常識科,其理念已由單一學科發展至學校其他科目,以及不同類型的活動,我們明白LBD為學生帶來具體、真實的體驗,讓他們親身接觸、以參與取代傳統的聽講,令學習更立體和深刻,學習動機亦隨之提升。

我有選擇

是次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從眾多的性格強項中自由選擇喜歡創作的一個,或是獨腳戲,或是二人對話的短劇,都由他們和組員自行計劃和創作。有英雄故事,有家庭故事,題材十分廣泛,在不設規限、尊重意向的氣氛下,不論故事屬長或短,學生都樂在其中。

我有伙伴

LBD重視學生協作能力,尋求共識、妥協和互讓是可貴的態度。共同創作背後,學生需要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需要學會聆聽對方,活動中教師適時提醒勿忘合作,為的要讓學生懂得放慢,學會協力攜手的重要。

學習之根本
​

是次的正向活動結合LBD精神,教師沒有預設的講解內容或答案,教師角色需要順隨學生的反應隨時回應和調整,學生協作的創作故事才是今次學習的主角,因此各班所探討的性格強項各有不同,這故事是屬於各班,是獨特的,這恍如他們自己發掘的寶藏,是全班共同擁有和分享的,彼此都成為學習的主角。
0 評論



發表回覆。

    按日期搜尋: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八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六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二月 2018
    五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月 2016

    按類別搜尋:

    全部
    EdPost
    GRWTH
    Oh!爸媽
    POPA Channel
    商業電台
    喜樂少年
    明報 教得樂 Happy Pama
    有線新聞
    親子王
    香港01
    香港電台
    黃巴士

    RSS 訂閱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