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媒體報導​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培養思考由提問開始

2/15/2022

0 評論

 
圖片
文:洪美芝 

​「今天在課堂上你問了學生什麼問題?」我總愛在開會時這樣問教師。

提問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每個教師的教學都必不可少。提問有什麼用途呢?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檢視學生能否掌握知識?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思考,讓學生把思考變成習慣,建立批判思考、解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技能,除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外,亦能啟動思考。而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的提問,亦讓自己思考問題與教學的關聯,日後會更有意識地提問。

前往《明報 教得樂》閱讀全文

深入瞭解
0 評論

【明報 教得樂】感創航道:21世紀求生術

1/4/2022

0 評論

 
在科技一日千里的未來,需要怎樣的人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教育2030:學習指南》,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報告內容涵蓋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3大層面,不難看出學生的態度與價值在未來社會日益重要,譬如承擔、同理心等。
前往明報 Happy Pama 閱讀全文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LBD 四元素探析(下)

12/7/2021

0 評論

 
​【明報專訊】我們在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LBD「感創做」課程的其中兩項元素:「真實性」(Authenticity)和「探究」(Inquiry)。今期將會介紹其餘兩項元素:「表達和選擇」(Voice and Choice),以及投入(Engagement)。
前往 明報 Happy Pama 閱讀全文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動手學習:脫離教科書評測框框 LBD學習法 手腦並用建構知識

11/16/2021

0 評論

 
文︰沈雅詩

【明報專訊】在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下,學與教應以「學生為中心」,並通過「手腦並用」去建構知識。但回歸現實,教師往往受制於教科書海量的內容、測考評估的安排,能讓學生參與課堂的空間有限。為了替教師拆牆鬆綁,推動革新學習的慈善團體「教育大同」兩年前大膽地為初小常識科設計了一個無教科書、不用測考,卻強調「動手學」(Learning By Doing, LBD)的課程,共有14間小學參與。究竟什麼是LBD呢?
前往明報 Happy Pama 閱讀全文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LBD四元素探析(上)

11/9/2021

0 評論

 
文:周嘉俊

Learning by doing(LBD)不止是一種體驗式學習,學生可以透過我們規劃的課節循序漸進地建構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生會做實驗,教師帶領反思。我們也會使用繪本教學。LBD的教學手法和資源十分多樣,因此也不時引來教師的疑問:LBD的本質是什麼?我的課堂有足夠的LBD元素嗎?
前往 明報 Happy Pama閱讀全文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善養救未來:減考試 增遊戲 助小一生適應

10/26/2021

0 評論

 
文:周嘉俊

在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下,學與教應以「學生為中心」,並通過「手腦並用」去建構知識。但回歸現實,教師往往受制於教科書海量的內容、測考評估的安排,能讓學生參與課堂的空間有限。為了替教師拆牆鬆綁,推動革新學習的慈善團體「教育大同」兩年前大膽地為初小常識科設計了一個無教科書、不用測考,卻強調「動手學」(Learning By Doing, LBD)的課程,共有14間小學參與。究竟什麼是LBD呢?
前往 明報 Happy Pama 閱讀全文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善養救未來:讓學習與生活連結

9/15/2021

0 評論

 
​【明報專訊】上網一按搜尋鍵就找到海量知識的年代,傳遞知識仍是否學校最重要的價值?這個世代的孩子需要什麼技能,才能面對現在和將來?「感.創.做」(Learning By Doing,簡稱LBD)課程是素養導向,期望教育不再局限於知識,更涵蓋價值及能力,讓孩子學到的能在生活中實踐,可面對未來的挑戰。
前往 明報 Happy Pama 閱讀全文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善養救未來:改變教與學 由重塑課程開始

8/24/2021

0 評論

 
​課程是教與學的靈魂,主導着教師教什麼、怎樣教;學生學什麼、怎樣學。知識導向的課堂已經過時,究竟孩子要經歷怎樣的學習,才能發展出素養?相信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想找出答案。
前往 明報 Happy Pama 閱讀全文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親子筆陣.善養救未來:從課程培育素養

7/20/2021

0 評論

 
​有聽過這個小故事嗎?清晨的校門外不知何故躺着一條香蕉皮,沒多久這寸土地開始熱鬧起來。只見孩子們有的大步跨過,有的繞道而行,較大的孩子議論它的來歷。不久,一個小男孩路過便伸手把它丟進垃圾桶。這香蕉皮惹來的小風波就此謝幕。
前往 明報 Happy Pama 閱讀全文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善養救未來:把善養意識注入課堂

6/22/2021

0 評論

 
​「老師,我跟住要點做?」、「老師,係咪咁呀!」、「老師,我做唔到呀!」在專題研習周課堂,教師忙得不可開交,照顧完這一組,轉個頭又要走到另一組。讓學生主動發現、探索,透過同儕間溝通和協作來解決問題,本應是做專題研習的美好原意。但現實是,孩子到了高小仍未懂得怎樣自行分組、協商、討論、解難並達成共識。自主學習的空間雖然釋放了,主導的卻仍然是教師。
前往 明報 Happy Pama 閱讀全文 
0 評論
<<上一步

    按日期搜尋: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八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六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二月 2018
    五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月 2016

    按類別搜尋:

    全部
    EdPost
    GRWTH
    Oh!爸媽
    POPA Channel
    商業電台
    喜樂少年
    明報 教得樂 Happy Pama
    有線新聞
    親子王
    香港01
    香港電台
    黃巴士

    RSS 訂閱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