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媒體報導​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培養思考由提問開始

2/15/2022

0 評論

 
圖片
文:洪美芝 

​「今天在課堂上你問了學生什麼問題?」我總愛在開會時這樣問教師。

提問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每個教師的教學都必不可少。提問有什麼用途呢?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檢視學生能否掌握知識?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思考,讓學生把思考變成習慣,建立批判思考、解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技能,除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外,亦能啟動思考。而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的提問,亦讓自己思考問題與教學的關聯,日後會更有意識地提問。

前往《明報 教得樂》閱讀全文
安心的學習環境

分享一個小二課堂的例子,教師問:「今天學種葱,誰沒有帶葱頭?」有幾個學生舉手表示沒帶,教師追問:「為什麼沒有帶葱頭回來?」我心想:「可憐的學生啊,看來你們逃不過責備了。」學生回答:「因為我試過種植失敗,最後植物死了,令我不敢再種,所以沒有帶葱頭回來。」另一人回答:「我不知道在哪裏買葱頭。」然後教師問全班學生:「你們有沒有一些建議,教教他們怎樣做呢?」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想像,的確會有教師問學生為何沒有帶葱頭後,下一句便是訓斥他們。但這個教師真誠的提問,讓學生們能安心表達自己的困難和意見。所以建立開放且安心的學習環境,是教師提問前的首要任務。假如教師的提問有既定的答案,學生會累積答錯問題的失敗經驗,在害怕受挫下,會漸漸選擇不思考和不回答。


知識、技能、態度的提問
提問的內容和技巧千變萬化,最常見的是與認知領域有關,例如:植物生長需要什麼條件?植物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這類知識導向的問題對教師來說並不陌生。但怎樣提問可以建構學生的態度和技能?舉例:你做運動後有什麼感受?哪些運動適合你的家人?從這兩條問題可看到學生的思考是由經驗出發,整理個人的感受和想法,然後了解別人的需要,從而作出判斷和選擇,這不就是同理心的建立嗎?透過說教去灌輸學生的態度和技能並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反之透過提問,學生更能啟動思考,並於生活上實踐。從上述種葱的例子可看到,教師透過提問把學生遇到的困難展開,從而讓大家思考解決困難的方法,這樣除了能提升學生的解難能力外,更能建立同學間互相關懷和互相幫助的態度。


解構核心問題的能力
「感.創.做」(Learning By Doing)課程中每個主題均由「核心問題」開始,引發學生對主題的想像與好奇。在開展新主題時,我與教師一同解構核心問題,了解問題裏包含了哪些不同的概念;分析有哪些部分與學生的前置知識有關聯;分析哪些課堂任務能建構學生的基礎認知,來回應此核心問題。好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的想像、思考和討論,相反則令學生迷惘或帶來壓力。若教師多去解構自己的提問,便能梳理自己的想法,並設計出不同的問題,帶領學生思考和扣連教學目標。我們期望學生能成為一個願意思考及懂得提問的學習者,那麼教師率先成為這類的學習者吧!

---------------------------------

文:洪美芝 (教育大同 學校同行者)
作者簡介﹕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 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0 評論



發表回覆。

    按日期搜尋: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八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六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二月 2018
    五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月 2016

    按類別搜尋:

    全部
    EdPost
    GRWTH
    Oh!爸媽
    POPA Channel
    商業電台
    喜樂少年
    明報 教得樂 Happy Pama
    有線新聞
    親子王
    香港01
    香港電台
    黃巴士

    RSS 訂閱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