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媒體報導​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建立家校聯繫

11/8/2022

0 評論

 
圖片
家長對教育的期望漸趨多元,學校也在積極求變。成績以外,近年家長也關心子女的全人發展和身心需要;同時,也有更多學校標榜愉快學習和正向校園。抱有相同教育理念的家長和學校能夠遇上彼此,當然是絕好美事。「教育大同」透過「感·創·做」計劃,協助主流小學在初小常識科推動教學革新:放下教科書,教師按學生的需要鋪排學習歷程;放下考試,以多元評估來檢視學生在態度、能力和知識上的表現。
​
學校革新的面向可以有許多,但當觸碰到核心課程與評估,所要面對的挑戰可不少。學校會否踏出這一步,踏出後又能否走得堅壯,除了學校管理層和教師的取態,也取決於家長的支持。「家長會否反對?」、「課程有家長參與的部分,家長不積極怎麼辦?」、「不考試,家長會否有更多疑慮?」這些疑問,幾乎全部有意參與計劃的學校都曾經提出。

深入瞭解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開學,開開心心上學去 !

10/4/2022

0 評論

 
圖片
甫開學,已看到新聞報道,指初小學生在急急追趕學習,連小一新生都要在開學第二周開始面對默書。學生有壓力,家長有壓力,其實教師也有壓力。面對學校收生不足要縮班、教育局預告有可能要關閉學校、資深教師流失的情况下,教師受命要穩定學生的上課狀態,追回學生的學習能力,並增強學生的學術水平。期望達到人人都開開心心上學去的目標,看似困難重重。

深入瞭解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感.創.做」承傳新篇

9/6/2022

0 評論

 
圖片
過往6年,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LBD)在各種挑戰下,終於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教育大同和教師們一起共學,打破常識科既有框架,重整課程,在小學的第一個學習階段建立出一個相對自主的空間,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化情景下學習,建立21世紀需要的態度、技能和知識。同樣重要的,是讓教師們衝破固有教學框框,實踐學生為本的教學法。
​
正如一個孩子離開小學步入中學,我們畢業了!下一個階段,我們將過往的學與教經驗進一步扎根學校,開展「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在15所學校的正規課程之中,加強以學生為本的學與教,讓弱勢學生盡早建構價值觀、態度、社交、情感技能,以及21世紀的生活技能,緩解因新冠疫情而加劇的跨代貧困和教育不平等。

深入瞭解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教育旅途上的同路人

8/9/2022

0 評論

 
圖片
由教育大同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教師共學營已於6月30日至7月2日舉行。是次共學營一共有超過30名教師及校長參與,包括7間參與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Learning by Doing(LBD)的學校。共學營以「看見自己.看見彼此」為主題,讓參與的教師在這個夏天藉着共學營的身、心、靈體驗活動,一起放鬆,一同碰撞,以開展一個發掘自我、重新接近自己教學初心的短途旅程。此外,教師亦透過跨校及網上海外教育同工交流活動,一同反思教學,拓闊教學想像,而教師亦可連結同儕,凝聚校內力量,從自己和彼此中獲得力量,繼續前行!

深入瞭解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繪本融入LBD教學

7/5/2022

0 評論

 
圖片
學校近年大力推動課外閱讀文化,圖書館主任亦加藏了不少繪本來吸引孩子,還不時舉辦親子繪本共讀工作坊,教導爸媽如何欣賞繪本,以及學習共讀技巧。如果問教師,除了中文課和圖書課外,你會採用繪本作為教材嗎?不少教師第一個反應是:「會否很浪費時間?要先完成教科書啊!」
我們發現不少教師對於繪本都存在一些誤會,例如覺得繪本字數太少、繪本很難與科本課程扣連等。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的Learning by Doing(LBD)課堂中,一直使用繪本作為教學媒介,教師借助繪本教學,並得到非常正面回饋。

深入瞭解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學校面對挑戰的決心和毅力

6/7/2022

0 評論

 
圖片
​「特別暑假」完結後,已回歸校園的師生正面對什麼挑戰?學校恢復的「常態」,是學生熟悉的嗎?疫情期間,面對不同的變化,成人比兒童更有認知能力去吸收和消化資訊,更能調適自己去面對改變。面對這班缺乏能力的兒童,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視後疫情兒童的身、心、靈健康。
是危是機?

「感.創.做」(Learning By Doing,簡稱LBD)課程是素養導向的,致力培養孩子各項共通能力,促進自主學習及全人發展,以面對未來的挑戰。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其中一項核心服務是教師培訓,我們期望教師能掌握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更有彈性的策略去調適教學內容,回應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我們喜見伙伴學校的成長,他們展示出更大的決心和毅力去展開更多的延伸學習,以回應後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和影響。

深入瞭解
0 評論

【Happy Pama 教得樂】感創航道:正向學習環境

5/3/2022

0 評論

 
圖片
​​近年,「正向思維」這4個字不絕於耳。聽到正向的學習環境,家長自然聯想到愉快學習、「開心學校」等。愈來愈多家長追求愉快學習,但與此同時又擔心開心學校「太開心」,學生態度鬆散而忘記學習。什麼是開心學校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亞太區教育的UNESCO Bangkok,在2016年發表研究報告,列出開心學校的5大元素,包括「校內友誼與關係」、「溫暖友善學習環境」、「學者自由度、創意與投入度」、「團隊及協作精神」、「教師正面態度與正向屬性」。而非開心學校的特徵正好相反,更強調「學生工作量高,由考試及分數所致的壓力」這個特點,相信這點正是大部分香港學生「不開心」的來源。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感 . 創. 做」大本營,其Learning by Doing(LBD)課堂強調不用課本,讓孩子自主學習,由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改變了教師的教學心態。正向的學習環境由整所學校組成,學生與教師的正向互動,也會不斷加強大家的內在動力。有參與計劃的教師和我們分享,他們如何被學生的學習熱情所感染。

深入瞭解
0 評論

【香港電台 好孩子星期天】:【悠長假期感創做】︰Ep.6 - Learning By Doing 經驗及分享

4/24/2022

0 評論

 
圖片
【悠長假期感創做】︰Ep.6 - Learning By Doing 經驗及分享節目重溫: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5/programme/children_sun/episode/812063
0 評論

【香港電台 好孩子星期天】:【悠長假期感創做】︰Ep.5 - Learning By Doing活動 (四)

4/17/2022

0 評論

 
圖片
【悠長假期感創做】︰Ep.5 - Learning By Doing活動 (四)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5/programme/children_sun/episode/810826
0 評論

【香港電台 好孩子星期天】:【悠長假期感創做】Ep.4 - Learning By Doing活動 (三) 創意繪畫 X 故事創作

4/10/2022

0 評論

 
圖片
【悠長假期感創做】︰Ep.4 - Learning By Doing活動 (三) 創意繪畫 X 故事創作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5/programme/children_sun/episode/809694 
0 評論
<<上一步

    按日期搜尋: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八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六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二月 2018
    五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月 2016

    按類別搜尋:

    全部
    EdPost
    GRWTH
    Oh!爸媽
    POPA Channel
    商業電台
    喜樂少年
    明報 教得樂 Happy Pama
    有線新聞
    親子王
    香港01
    香港電台
    黃巴士

    RSS 訂閱

© 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2022 版權所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主頁
  • 足跡
    • 我們的發展
    • 「感.創.做」實況 >
      • 2019-2022 計劃第二階段實況 >
        • 教師培訓 >
          • 教師培訓 2021-2022
          • 教師培訓 2020 - 2021
          • 教師培訓 2019 - 2020
        • 跨校共學
        • 課堂剪影 >
          • 課堂剪影 2021 - 2022
        • 家長教育
      • 2016-2019 計劃第一階段實況 >
        • 跨校共學 >
          • 聯校教師發展日
          • 教師發展營
          • 聯校LBD經驗分享會
          • Living Values Educator Training Workshop
        • 家長教育 >
          • “正向溝通”家長講座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智樂家長遊戲講座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一年級家長觀課
          • 「感.創.做」親子體驗日
        • 課堂實況 >
          • AMLBD 半天「感.創.做」+ FUN DAY
          • 智樂兒童遊戲日:讓孩子自由玩!
          • AMLBD 半天「感.創.做」
          • 「感.創.做」體驗日
          • 「感.創.做」展示日
          • 半天「感.創.做」 >
            • 低年級:和哥哥組
            • 低年級:摩菲亞哥哥組
            • 低年級:富爸爸組
            • 低年級:Tiffany姐姐組
            • 高年級:《衫。文字》
            • 高年級:《反轉西貢》
            • 高年級:《堅樂小食茶餐廳》
            • 高年級:《社區建築師》
            • 高年級:《圓夢計劃》
          • 「感.創.做」體驗日
          • 全天候「感.創.做」 >
            • 小一
            • 小二
            • 小四
            • 小五
            • 小六
          • 「感.創.做」大本營展示日
          • 智樂遊戲日
          • 「感.創.做」大本營派對
          • 「感.創.做」課堂 >
            • 設計課
            • 自造課
            • 遊戲課
            • 閱讀課
          • Big Space 留白時間
        • 教師培訓 >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教師發展工作坊
          • LBD 教師發展日
          • 芬蘭之旅家長晚會
          • 智樂老師培訓工作坊
          • 課後教師發展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增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 我們的芬蘭之旅
          • 教師發展日:「適異學習」工作坊
          • 教師發展日:教師也來做中學!
          • 首屆基礎工作坊 >
            • 第一節:遊戲的理由
            • 第二節:設計的理由
            • 第三節:自造的理由
            • 第四節:閱讀的理由
            • 第五、六節:評估的理由及課程設計
          • 老師鬆一鬆
      • 一路走來 >
        • 第二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三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四間支持LBD的小學
        • 第五間支持LBD的小學
    • 參與學校
  • 成效
  • 同行共學
    • 核心理念
    • 教學設計示例(一): 1 年級主題-〈獨特的我〉
    • 教學設計示例(二):2 年級主題-〈健康的我〉
  • 師生故事館
  • 媒體報導
    • 所有媒體報導
    • 明報系列報導
    • 明周文化系列報導
    • 芬蘭之旅系列報導
  • 一起築夢
    • 出版物
    • 常見問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